在天津的中山公園內(nèi),矗立著一座天津十五烈士紀念碑。碑呈塔狀,綠翠環(huán)抱,莊嚴肅穆,碑身鐫刻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為革命事業(yè)壯烈犧牲的天津十五烈士的光輝事跡,記載著那段難忘的歷史,也讓瞻仰的人們在緬懷先烈、寄托哀思的同時,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英烈精神薪火相傳。
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qū)中山公園內(nèi)的天津十五烈士紀念碑。
1927年4月19日,《益世報》(天津)刊載的關(guān)于十五烈士就義的新聞。
1927年4月19日,《益世報》(天津)刊載了一則名為《戒嚴司令部昨槍決赤黨十五名》的新聞,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該赤黨趙遵三等十五名,均在天津英租界義慶里四十號組織黨部、宣傳赤化、陰謀暴動等情不諱,呈奉安國軍總司令暨直隸保安總司令核準,均應將該犯等處以死刑,當即將該犯趙遵三、倪志潔、王玉榮、王華棠、王培山、高有芳、孫斌、王鶴洲、宋子成、孫寶山、趙品三、韓玉亭、徐彥州、王益三、王健文等十五名驗明正身,綁赴刑場,執(zhí)行槍決?!边@15名所謂的“赤黨”,就是天津十五烈士。其中為首的趙遵三,就是共產(chǎn)黨員、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天津地委書記江震寰,他在獄中使用了愛人趙達的別號作為化名。
革命之家 立志報國
江震寰,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玉田縣劉家橋村的一個革命家庭。自幼受父親影響,立志革命,向往光明。
江震寰的父親江浩曾留學日本,在日本結(jié)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投身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后,江浩受到鼓舞,潛心研究社會主義學說,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1920年,他在李大釗的幫助和影響下,加入北京共產(chǎn)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黨員。江浩一生堅持不屈不撓開展斗爭,為中國革命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同志曾稱贊江浩“是一位像松柏那樣長青的革命元老”。
1924年1月,江震寰及家人在上海的合影。
江浩經(jīng)常向家人宣傳革命思想,鼓勵他們閱讀革命書籍、接受革命鍛煉。在他的影響下,全家人都參與革命實踐,被譽為大革命時期“光榮的革命之家”。其夫人劉玉蓮在操持家務的同時,堅持為掩護黨的機關(guān)費心費力;長女江韻清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是天津早期婦女運動領(lǐng)導人之一;二女江浥清曾任天津團地委的婦女部長,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名骨干;三女江汰清幼時便和母親一起幫助掩護革命活動,后來也參加了革命。
江震寰自然也不例外。他是江浩的獨子,各方面受江浩的影響尤深。在灤縣第三師范讀書時,便經(jīng)常收到父親寄來的革命書刊,在父親的引導下學習、思考。這既加深了他對革命的理解,也更堅定了他投身革命的決心。1924年3月,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4年6月由北方區(qū)保送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肄業(yè),9月轉(zhuǎn)赴蘇聯(lián)入東方大學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蘇聯(lián)革命經(jīng)驗。1925年10月,江震寰奉調(diào)回國。他以天津扶輪小學教員的身份公開活動,主要從事工人運動、青年運動和國共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得以和家人團聚的他,經(jīng)常和家人一起分享在蘇聯(lián)的所見所聞,討論在革命斗爭中遇到的問題,甚至會因為觀點的不同辯論得面紅耳赤,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豐富的革命實踐讓他迅速地成長為一名職業(yè)革命家。
學成歸來 大展身手
天津有個小劉莊,位于海河之濱、河西區(qū)東部。小劉莊是工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曾有人形容那里“工房及分租房林立,有數(shù)千工人寓其間,瓦屋林比,儼然如一市鎮(zhèn)”。回津之初,江震寰經(jīng)常去小劉莊的工廠,宣傳革命,發(fā)展工人運動積極分子,組織工人加入工會。
1925年的冬天,時局動蕩,革命形勢變幻莫測,江震寰卻斗志昂揚,無所畏懼。他格外懂得要俯下身子干革命的道理,雖然既是干部,又是喝過洋墨水的人,和工人打起交道來卻沒有一點兒隔閡,常常摸黑趕奔紡織工人居住區(qū),利用早晚換班的機會進入工區(qū),和勞苦大眾促膝談心,傳播革命的星星之火。他時刻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12月25日有同志在紗廠附近被捕,“各報上均有關(guān)于赤化之造謠新聞”,面對這種不利情況,他卻認為這些新聞“其實亦為我們宣傳”,“在紗廠工作,雖一時暫感困難,但實際還能照常進行”,并不因此中斷革命工作。
江震寰工作起來很有招法。他工作方式十分靈活,對于整體情況較好的支部,他組織支部定期開會,進行政治報告討論和工作分配;相對較弱的支部,則多用談話和個別訓練的方式,談話內(nèi)容也選取工人生活、工會、工會小組等團員感興趣且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他對于團地委的工作總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如,12月團的組織較上月有一定進展,他卻在給團中央的報告中批評了這一進步,表示“這種發(fā)展不是由于支部,而是靠地委或C.P.(作者注:中共黨員的英文縮寫)同志的力量進展起來的”,并將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歸結(jié)于“各同志不明白支部作用和意義”。同時,他不憚于直面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12月時,國民軍包圍天津,與奉系軍閥呈相持之勢。高壓之下,青年工人宣傳活動完全停頓,江震寰時刻關(guān)注時局,月底政局變化后即往各廠派出演講隊,繼續(xù)宣傳工人運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中共天津地委的領(lǐng)導下,天津團地委在紡織工人中建立了天津紡織工會、工人俱樂部和學校,領(lǐng)導工人群眾開展了與資本家、工頭、工賊的斗爭。江震寰也贏得了組織的認可和廣大工人同胞的尊敬愛戴。1925年冬,天津團地委在給團中央的一系列工作報告中提到:江震寰主管的宣傳工作“有點成績”“亦可多少破天津之沉悶空氣”,曾暫管的工會小組工作也由“已有相當成績者只鐵路工人”變成除鐵路工人外,“紡織工人,有組織的有320人”“并組織有足球隊,人數(shù)30”。
從容就義 慷慨捐生
1926年3月下旬,國民軍在帝國主義和直魯聯(lián)軍的聯(lián)合進攻之下,撤出天津,退往西北。奉系軍閥卷土重來,占領(lǐng)天津,革命形勢急劇惡化。11月下旬,江震寰、趙玉良、王建文、鄔集中等15位中共黨員和革命志士被捕入獄。
黨組織想方設(shè)法對被捕同志展開營救。中國共產(chǎn)黨機關(guān)報《向?qū)А房d文章,指出這一嚴重事件是“英國帝國主義致奉魯軍閥的見面禮之一”,揭露“租界是摧殘革命運動助漲反動勢力的根據(jù)地”。遠在廣州的江浩也立即籌款,并派王積衡星夜回津營救。臨行前,江浩特別囑咐他“不要偏重營救震寰一人,要顧及全案”,體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無私情懷。王積衡抵津后,將款交給中共天津地委負責人于方舟,請其組織營救。但由于此案關(guān)系重大,必須要有奉系高層的手令才能處理,所以我黨的營救活動僅能打通監(jiān)守人員,里外可以通些信息,隨時接濟他們一些錢用。
鐵窗之內(nèi),盡管遭受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江震寰從未停止過斗爭。他告訴同志們:“用堅強不懈的共同斗爭,英勇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去換取世界勞苦大眾的自由解放是無限的光榮?!辈⒁源斯奈柰緜兊亩分荆钏麄冾B強斗爭。他始終心系黨組織,機智地用針尖在香煙盒上扎成密碼傳遞出去,告訴獄外的同志們“注意保護自己,堅持不懈地進行斗爭”,也讓黨組織了解自己在獄中的情況。
江震寰的身上,似乎總有著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一股正氣充盈的精神,讓他能夠在絕望中看見希望,在黑暗中看見光明。即使在意識到自己將要永遠地離開自己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時,他依然是鎮(zhèn)定從容。他給妻子留下一封訣別信,信中寫道“敵人雖然打得我們皮開肉綻,但是他們得不到任何東西,我們把坐牢看做是休息,犧牲就是個人革命的成功”,安慰她“大好頭顱待價估”“愿卿莫做無謂哭”。他還為自己未出生的孩子取名“赤星”,并叮囑妻子一定要“撫孤之承我志,以實現(xiàn)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為期”。字里行間,充滿了共產(chǎn)黨員對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念和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
天津十五烈士臨刑前合影,其中一排左二為江震寰。
1927年4月18日,江震寰等15位革命志士被押赴南市上權(quán)仙對面的刑場。在刑場上,江震寰面對劊子手的槍口,橫眉冷對,怒而不跪,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等口號,行刑的劊子手被嚇得渾身發(fā)抖,不能舉槍。最后,江震寰身中3槍,含恨倒地。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江震寰從容就義,慷慨捐生,但是他和其他仁人志士在那沉沉黑夜里點燃的星星之火,早已悄悄蔓延至海河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