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看片你懂的在线观看,向往的生活6免费观看,免费无码黄视频网站,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五月婷

搜索 解放軍報

長篇小說《零公里》深描邊疆衛(wèi)士的精神世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傅逸塵 責任編輯:趙鐳餉
2025-01-07 09:06:25

深描邊疆衛(wèi)士的精神世界

——評王族長篇小說《零公里》

■傅逸塵

王族曾創(chuàng)作大量反映新疆自然生態(tài)和邊防軍人日常生活的散文,他擅于捕捉細節(jié),從微觀層面切入生活現場,體察鮮活的經驗和生命的溫度。他的散文有對高原艱苦孤寂生活的長期守望,有對邊防軍人內心的真切共鳴,有關于情感和精神的本質探尋。在入選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的長篇小說《零公里》(長江文藝出版社)中,王族以詩性的語言、散文化的敘事手法,呈現出極端自然環(huán)境下高原軍人特有的生存狀態(tài),記錄下一系列獨特而震撼的戍邊故事,塑造了一組汽車兵英雄群像,為“昆侖衛(wèi)士”的精神豐碑刻錄下溫情的注腳。

《零公里》通過準確的細節(jié)、精妙的比喻,回望神奇、充盈著原始自然偉力的青藏高原,探尋邊防軍人艱苦且陌生化的生活和情感狀態(tài),從而構建起專屬于高原軍人的心靈世界和內在經驗。這些內在經驗關乎軍人的日常生活、心理空間、身體感受、情感結構、命運遭際,氤氳著煙火氣息,飽含真實日常的粗糲毛刺,動人卻不耽于煽情。曾經年輕、青澀的面孔或許會隨時間推移逐漸模糊,但那些厚重溫暖的軍旅內在經驗,依然頑強地保留著它本原的面目和質地。

《零公里》沒有采用較為常見的線性敘事結構,而是具有顯明的散文化特點。小說由一系列片段性故事連綴而成,以“昆侖衛(wèi)士”榮譽稱號的評選為核心線索,串聯(lián)起青藏高原汽車兵“上山、下山”的日常生活。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認為,小說是運用虛構的角色所寫出的長篇綜合性散文……小說具有綜合的力量,就像復調音樂,能把一切結合成為統(tǒng)一的整體?!读愎铩菲麻g彼此獨立,但卻有內在的情感和精神線索勾連,一組有血有肉、有情有愛、有聲有色的軍人群像共同凝結為“昆侖衛(wèi)士”這一大寫的精神主體。

《零公里》通過聚焦個體軍人命運,書寫高原汽車兵與惡劣自然環(huán)境和艱苦生存條件抗爭搏斗的故事,描摹單純的軍旅生活背后,人物的家庭境遇和情感狀態(tài)。在這條運輸線上,汽車營的官兵們要面對暴雪突至、風沙侵襲、高原缺氧、身體患病、情感缺失、心靈重壓等考驗,而遠隔千里的家人更時時讓他們牽腸掛肚。副連長肖凡時隔三年回家探親,然而無論他和妻子林蘭蘭怎樣努力,女兒仍然叫他叔叔。田一禾與馬靜在通信中確立了戀愛關系,但一直沒有見面,待馬靜從蘭州來新疆看望男友,得到的卻是田一禾已經犧牲的消息。她說:“我們談了一場戀愛,連面對面看對方一眼也沒有,連手也沒有拉過一次。”為了實現爺爺的心愿,也為了接續(xù)那支駁殼槍所承載的精神血脈,年輕的戰(zhàn)士于公社因公殉職,這則如夢似幻的故事串聯(lián)起祖孫三代人的戍邊情懷。這些真實甚至有著人物原型的故事,凸顯的是高原軍人生存的艱苦、奉獻的崇高。

除了完成肩負的使命任務外,小說還呈現了高原軍人對生命尊嚴和意義的執(zhí)拗守護。戰(zhàn)士鄧東興近乎偏執(zhí)地要在不見綠色的多爾瑪栽活三棵樹,然而他悉心守護的“綠色神話”卻被一場無情的暴風雪摧毀。那些寄托著汽車兵特殊情感的軍用卡車,在高原上、達坂下、營房里,如亙古般久遠,卻又靜默無言?!坝幸惠v車在山上跑了20多天,下山后停在院子里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轟的一聲散成了一堆鐵。駕駛員向連長報告:連長,我的車‘累死了’!”這一聲報告連同那轟的一聲,振聾發(fā)聵。在汽車營老兵面臨轉業(yè)時,卡車發(fā)出的那一聲聲笛鳴,實際是老兵們內心聲音的傳達。

王族在《零公里》中,經由大量心理、幻覺以及夢境描寫,深度探尋軍人的內心世界,極大拓展了作品的內涵,也為作家提供了感受、發(fā)現高原軍旅內在經驗的別樣視角。小說中反復出現的庫地達坂、多爾瑪、三十里營房等是普通人無從想象、一輩子也難以抵達的地方。在這些獨異的空間里,小說中的人物在與動物、植物、山水、氣候等自然物象的對話中,始終保持著孤獨。他們經常是一個人行動,獨自面對已知的困厄和未知的風險,甚至是替戰(zhàn)友承擔風險,用自己的死換戰(zhàn)友的生。這樣的行為邏輯暗合昆侖山的象征意義。

書名“零公里”便是對昆侖山象征意義的指認與強化?!耙簧仙健⒁幌律骄褪且荒辍钡臅r空對位,隱喻著空間對時間的置換。昆侖山的根系在軍人身上到處扎,扎下的是病痛隱疾,是融入血脈的精神傳承。最終,“昆侖衛(wèi)士”榮譽稱號授予了在昆侖山扎根最深的汽車營集體以及“托體同山阿”的五名烈士。他們的肉體沒有隕滅,而是以“昆侖衛(wèi)士”的精神形態(tài)和昆侖山融為一體。小說結尾處,李小兵轉業(yè)后留在葉城,繼續(xù)從“零公里”出發(fā)維護新藏公路,清晰標示出空間的延伸以及附著在這重空間之上的歷史延傳。

王族試圖發(fā)現并探尋那些湮沒在歷史進程中的鮮活動人的故事和元氣淋漓的生命,進而揭示出高原軍人賴以存在和延續(xù)的精神傳統(tǒng)。田一禾、李小兵、李大軍、李彭程、丁山東、卞成剛、于公社……作家對這些人物的想象和塑造,最終聚攏起來的不僅是單一人物的形象,更凝聚起一種厚重的精神存在。這種精神存在,專屬于純粹、質樸而又激情燃燒的年代,帶有英雄主義的獨特質感和光澤。高原軍人身上那種深沉、執(zhí)拗、果決的素質,具有一種難以言明但卻迷人的特質。作家以感同身受的情感契合和精神共鳴抵近戍邊軍人個體生命的“存在之境”,彰顯出極端境遇中意志、信念和精神傳承的力量。

(作者系遼寧省作協(xié)特聘簽約作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