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英雄模范是時代的豐碑,是我們砥礪前行的榜樣。民兵作為我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解放軍的助手和后備力量,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義無反顧、英勇獻身,到和平建設時期的沖鋒在前、勇挑重擔,再到進入新時代的應戰(zhàn)應急、崗位建功,涌現出一大批頑強奮斗、忘我奉獻的英模群體和人物,事跡感人、可敬可學。本刊開設“走進英模群體、探尋閃光足跡”欄目,旨在通過深度報道民兵英模群體和個人,引導廣大國動人自覺以英雄模范為榜樣,崇敬英雄模范、學做英雄模范,立足崗位實干建功、錨定目標奮斗逐夢。
永不褪色的“阿拉紅纓”
—— 記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qū)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
文︳張 軍 本刊記者 楊林波 特約記者 柯 穴
仲春時節(jié),記者來到云南省昆明市民兵綜合訓練基地,只見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整裝待發(fā),一場實演實訓隨即拉開序幕:數十名全副武裝的女民兵一會兒沖上2米高的障礙墻、一會兒縱身躍入1米多深的深坑,在火圈里穿越、在鐵絲網下匍匐、在躍進中爆破、在行進間射擊……眼前的場景讓請回“娘家”觀看演練的老民兵們嘖嘖稱贊,連聲說到:“‘阿拉紅纓’,還是當年那股氣,還是當年那股勁!”
“阿拉紅纓”意為尚武精武的青年,是彝族群眾對“不愛紅裝愛武裝”的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女民兵們的贊譽。提起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在云南省可謂家喻戶曉,甚至在全國也有許多人早有耳聞。20世紀六七十年代,該連就作為全國英模典型進行過宣傳,特別是后來反映女子民兵高炮連事跡的電影《阿拉紅纓》在全國上映后,女民兵們名揚大江南北。
這個女子民兵高炮連成立于1958年,是目前唯一高揚在云貴高原的一面巾幗戰(zhàn)旗。66年來,這支被國防部授予“英雄女子民兵連”榮譽稱號的集體,先后36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賓進行軍事訓練匯報表演,曾光榮赴京參加國慶大閱兵,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被表彰為全國“基層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和“軍事訓練先進單位”,被當地軍民譽為“阿拉紅纓”。
走進女子民兵高炮連、走近彝族姑娘們,記者對“阿拉紅纓”緣何幾十年魅力不減、火紅依舊的問號漸漸拉直,并被她們尚武精武的事跡深深感染,姑娘們恰似一抹彩霞在記者心中綻放出絢麗的色彩。
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進行擒拿格斗訓練。
常流動的是人員,永不變的是基因——
“武裝映紅裝,大愛獻國防”
據槍、瞄準、擊發(fā)……一套動作下來干凈利落,處處透出巾幗不讓須眉的干練。演練中,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女民兵楊艷芳、高喬美迎著烈日和風沙刻苦訓練,一絲不茍地練習著每個步槍射擊動作,黝黑的膚色映射著她們平日里的訓練強度。
不遠處射擊訓練場觀摩席上被請回“娘家”觀摩的母親、今年已78歲的老民兵張美英臉上樂開了花,看著女兒和兒媳精準的槍法不由鼓起掌來,連聲為楊艷芳、高喬美叫好喝彩。
訓練間隙,記者聽到了她們一家三代6人成為“阿拉紅纓”的故事。
張美英是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第一代女民兵,也是該連第三任連長,她把對舊社會的恨和對新社會的愛深深埋在心里,積極主動投身到保家衛(wèi)國的實際行動中,在自己當了女民兵后還發(fā)動身邊的姐妹們穿上了“國防綠”。后來,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女兒楊艷芳、兒媳高喬美和侄媳婦楊嬌、邵榮及孫媳婦楊麗也先后加入女子民兵高炮連,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女民兵。
前人激勵后人,基因代代傳承。像張美英一家這樣的事例在女子民兵高炮連還有很多,母女同連、姐妹同班、妯娌戰(zhàn)友甚至成為了一種現象。重慶師范大學畢業(yè)生李研妮在也曾當過民兵的母親李銀感染下,從小就有一個“綠色夢”,去年她在遺憾未能當上女兵后,毅然辭掉工作回到家鄉(xiāng)報名參加民兵組織,當得知順利圓夢女子民兵高炮連時,她興奮得一宿沒合眼。
“一名大學生、一個女孩子,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去當一個女民兵圖啥?”面對同學和朋友的質疑,李研妮說:“我是‘阿拉紅纓’的后人,就要當好‘阿拉紅纓’的傳人。”
“武裝映紅裝,大愛獻國防?!爆F任連長張楠介紹,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是一支英雄民兵連,1960年首任連長李茂曾到北京參加過全國民兵英模代表大會,受到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并被授予56式半自動步槍一支;1963年,周恩來總理曾赴昆明鳳凰山觀看該女子民兵高炮連實彈射擊表演,稱贊她們“不愛紅裝愛武裝,英姿颯爽訓練場”。她說,彝族姑娘們都為能成為該連女民兵而感到自豪,這既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一種紅色基因、又是代代傳承的一種使命責任。
“每當看到這一面面鮮紅的錦旗、一個個閃亮的獎牌,我的心里就充滿了力量?!备边B長楊麗清說,去年上級組織女子民兵高炮連進行實彈射擊演訓時,正趕上8歲女兒因患腦血管疾病剛做完開顱手術處在恢復期,她得知情況后毫不猶豫地將女兒托付給曾是民兵的婆婆,并說:“過去你們老一輩是這么做的,今天我也不能給咱們女子民兵高炮連拉后腿。”她第一時間歸隊參加了實演實訓活動,直到40天訓練任務完成才返回家中。當剛出院不久的女兒看到滿身灰塵的楊麗清時,一時語塞竟說不出話來,只是緊緊抱著她不停地喊“媽媽、媽媽……”這時,母女倆早已哭成了淚人。
一身迷彩裝,一生家國情?!芭用癖吲谶B就像有種特殊的魔力一樣,吸引著一代代女青年成為其中一員,以實際行動為‘阿拉紅纓’添彩,也鑄就了矢志尚武報國的連魂?!边B長張楠介紹,自女子民兵高炮連組建以來,先后有1900余名適齡女青年加入這個光榮集體。
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與部隊先進典型面對面交流。
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在連隊榮譽室接受傳統教育。
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進行體能訓練。
尚武是第一品格,練兵是第一要務——
“民兵也是兵,武藝要練精”
走進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的榮譽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掛在墻上的“有我無憂,有我無懼,有我無難,有我無敵”16個鎏金大字。隨行的昆明警備區(qū)政治工作處領導深有感觸地說,這16個字既是一代代女民兵們常喊的戰(zhàn)斗口號,又是鐫刻在她們心靈深處的基因密碼和精神標識,它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和激勵著每名女民兵始終不敢懈怠、不甘落后。
“民兵也是兵,武藝要練精。不尚武,學歷再高也沒有意義;不精武,特長再多也沒有價值?!痹撨B指導員周秀蘭快言快語地說,戰(zhàn)備訓練始終是她們想得最多、抓得最緊的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從未松過勁、撒過手。
時任官渡區(qū)人武部部長李斌,對2015年該女子民兵高炮連參加云南省軍區(qū)組織的首次跨區(qū)機動演習印象深刻。女民兵們面對空中拖靶、航模靶機實彈射擊等多個高難度課目,專門請來部隊教員反復講解兵器原理、射擊常識及各炮手操作要領,同時還邀請上世紀60年代該連陸玉珍、非桂英等4位老民兵前來講傳統、話使命。為練好高低瞄準和擊發(fā),二炮手張凈、徐潔、高麗數百次練習射擊動作,手被磨破后鮮血直流,她們咬牙堅持;副連長楊萍帶病堅持訓練,曾兩次暈倒在訓練場……辛勤的汗水換來可喜的成績:實彈射擊考核時,6個炮班均出色完成了搜索、跟蹤、裝填、瞄準、射擊等規(guī)定動作,并取得首發(fā)命中的好成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取得的一個個榮譽,都是姑娘們不怕苦累、甘于犧牲換來的。有的因帶病堅持參訓落下了后遺癥,有的在訓練中摔傷甚至骨折,有的被高炮震破耳膜、造成耳穿孔,還有的推遲婚禮、提前結束蜜月、丟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告別回家探親的軍人丈夫參加演訓任務……大家都把民兵這一身份看得很重,精武強能成為了她們最清澈的品格。
2022年初,該女子民兵高炮連告別列裝了幾十年、曾創(chuàng)造輝煌歷史的高炮,主戰(zhàn)裝備實現迭代升級。面對全新挑戰(zhàn),全連沒有一人退縮,她們圍繞“轉型怎么辦、換裝怎么干”展開大討論,主動選送骨干和訓練尖子到已列裝的作戰(zhàn)部隊拜師學藝。
第一次實操訓練,大學生女民兵白云燕按照教練班長教的動作要領背負某型導彈發(fā)射筒起立時,一下就坐在了地上。原來,重達近20公斤的發(fā)射筒對身材瘦小的她來說,操作起來非常吃力。對此,白云燕和其他女民兵們都為自己制訂了訓練計劃:扛不起發(fā)射筒,就用杠鈴輔助練習;據筒不穩(wěn),就在頭上頂一瓶水操作;腿部力量薄弱,就每天堅持爬數百級樓梯……沒有破繭的勇氣就沒有化蝶的美麗,不斷加碼的力量訓練,讓她們的臂膀硬實起來;日復一日的負重跑,讓她們的步伐更加有力;有針對性的專業(yè)集訓,讓她們的實戰(zhàn)本領越來越強。兩個月后,連隊交出一份優(yōu)異成績單——全員通過專業(yè)技能初級評定。2023年8月,轉型后的女子民兵高炮連迎來換裝后的首次實彈射擊,結果不出所料——打出了“滿堂彩”。
今年初,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以開展民兵軍事訓練教學法示范月活動為契機,依托昆明市民兵綜合訓練基地,借鑒駐軍某防空旅輪訓模式,請“外援”、聚“內力”、搭“鏈路”,集智對轉型訓練中的重難點課目進行攻關,探索形成5類33項教學和訓練成果。連長張楠說,她們主動謀戰(zhàn)抓訓既鍛煉了隊伍,又學到很多組訓施訓招數。
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進行隊列訓練。
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邀請云南省優(yōu)秀民兵教練員為女民兵們講解戰(zhàn)術動作。
聚起來是一團火,散開去是滿天星——
“后備需常備,馳援當先鋒”
“今天下午3點,陸軍某外訓部隊將經過我們轄區(qū),現由你們連做好高速路昆明東收費站至市區(qū)的機動保障,確保部隊安全順利通過……”去年6月的一天上午,該女子民兵高炮連接到保障外訓部隊機動過境命令后迅即展開行動,一邊集結隊伍、一邊部署任務,并在第一時間組織干部骨干到現地察看情況,梳理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矛盾,關口前移做好各種預案和準備工作。
這次任務中,全連95%的人員提前集結完畢,同時先于過境部隊到來前完成了一次包括交通導調、秩序維護等全要素全流程的預演,從而確保了過境部隊近千臺車輛順利通過轄區(qū)。當時,外訓部隊領導握著官渡區(qū)人武部領導的手連說了三個沒想到:“沒想到你們戰(zhàn)備訓練工作做得這么扎實,沒想到民兵隊伍應急行動這么給力,沒想到女民兵們的素質和作風這么過硬!”
“后備需常備,馳援當先鋒”,這是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女民兵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們說,身為后備也要時刻準備,只有常備不懈才會遇有情況及時馳援,高標準遂行各種應戰(zhàn)應急任務。
一直以來,不論是參與抗洪搶險、還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該女子民兵高炮連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初,昆明市全面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zhàn),這支巾幗英雄隊伍主動請纓,以班為組、以排劃片積極投入到防控一線,主動擔負起部分區(qū)域的道路封控、物資轉運、環(huán)境消殺等任務,每天都持續(xù)工作16小時以上。姑娘們不分晝夜逐一走訪轄區(qū)內的小區(qū)、企業(yè),發(fā)傳單、講政策,聯系配送口罩、手套、消毒液等急需物品,為孤寡老人送餐、適時向患病者開展心理服務……疫情初期由于防護物資緊缺,女民兵們僅靠口罩防護,有的市民擔心地勸她們:外面太危險了,還是先保護好自己吧,萬一感染了可怎么辦?
“有危險也得上,因為我們是‘阿拉紅纓’?!迸砰L羅丹說,“只要人民群眾平安,一切都是值得的!”
2023年7月28日,昆明市自北向南出現強降雨天氣,主城區(qū)多路段交通阻斷,市民通勤嚴重受阻。疾風驟雨中,51名女民兵緊急出動,哪里有危險就沖向哪里、哪里有困難就出現在哪里,通宵奮戰(zhàn)數十小時,轉移被困群眾、搶修受損道路、施救被淹車輛……風雨中,她們用柔弱的身軀筑起一道美麗的風景。一位被救起的老大娘連聲道謝:“你們真是活雷鋒,是我們的守護神!”
正如老人所說,“阿拉紅纓”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用大愛大義守護著一方平安。昆明市森林覆蓋率高、植被茂密,每年三四月份是森林高火險期,而每逢此時女民兵們就會主動擔起防火任務,在關鍵入山口設立檢查站,嚴格查驗進山人員與車輛,從源頭上做好火災防范,確保了山林數十年安全無虞。
官渡區(qū)阿拉街道黨工委書記徐宏治由衷地說,阿拉彝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是一面旗幟,也是一支應急突擊力量,不管遇到什么險情和困難,只要有她們在心里就感到踏實。聽著這名地方基層領導的話,女民兵們的形象在記者心中變得越來越高大,仿佛化成了一束光、一團火。
(本文圖片由張 軍攝)